今年以来,“反内卷”已扩展到多个领域。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新一轮钢铁、有色金属、石化、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,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、优供给、淘汰落后产能。
在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等因素的影响下,近几年来中国化工行业承压较为明显,至当前化工行业已处于周期底部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今年1—5月,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.10%,利润总额则同比下降4.70%;2025年第二季度,行业产能利用率为71.90%,较第一季度下降1.60%。“反内卷”该怎么反?对化工行业将带来什么影响?值得探讨。
“随着中央政策明确要求治理低价无序竞争,化工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已势在必行。”河南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会长马江涛说。他指出,当前,我国化工行业部分产能存在能耗高、设备落后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,不仅造成资源浪费,影响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,还加剧了产能过剩,导致行业内卷严重。因此,为解决这些问题,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,大力推动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。
辽宁抚顺高新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副主任邵景春认为,本轮倡导淘汰落后产能存在多重因素,首先是市场内卷严重,企业竞争力不足;其次,部分装置设备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本世纪初产物,已经进入了中后期,安全事故频发,因此应急、工信等管理部门推动淘汰。
2024年,应急管理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务院国资委、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了《化工老旧装置淘汰退出和更新改造工作方案》,根据产业政策、安全标准、安全风险等情况明确分类治理要求,旨在实现依法淘汰一批、有序退出一批、改造提升一批,进一步提升化工行业本质安全水平。
2025年以来,“反内卷”政策更是密集出台。3月,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“综合整治‘内卷式’竞争”,将其作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。4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《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防止经营者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开展恶性竞争”。6月,五部委联合发布老旧装置摸底评估通知,针对投产超20年的炼油、化肥等领域装置,从安全、环保、能效维度开展评估,推动低效产能退出,直击供给端过剩痛点。7月,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“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,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,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”。这些政策为化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支持。